文化丨苗银饰品里的千年传承与工匠精神

银——将黔东南独有的山水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建筑文化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原生态文化内容贯穿其中,在历史上,不断迁徙的苗家人,用无穷的智慧跟勤劳的双手,在行走的过程中,让银子从简单的货币财富变成了灵动的艺术,这就是苗族的银饰。

关于银

苗银原指纯银。最初苗家人是把它用作财富使用的,但是漫长的征战导致苗族人常年迁徙,漂泊不定,他们只能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,而以钱为装饰品来保值财产,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,在迁徙的过程中,很多苗家人会在银子上记录征战的过程、迁徙历程,比如武士征战沙场等等。在赢得了平安稳定之后,很多的苗银上也会用一些图案和图腾,来铭记祖先的勇敢和顽强,寄托思念和感恩。

苗家银饰

把苗族银饰卖到全世界的欧阳珍珍,是80后苗族姑娘,热爱服装设计,更懂得苗银的珍贵,2003年9月来随母亲心愿来北京上大学学习商务英语,每逢周末凌晨4点30分,同学们还窝在床上睡觉。而此时的欧阳珍珍早已起床走出宿舍,出发前往潘家园5点开市的集市路上。当年在潘家园的一间单阁里,她面前摆满从老家带来的银饰、刺绣,她见过各种各样的苗银,如今,珍珍已经是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掌门人。

银饰制作

杨光斌是杨氏家族第五代传人,他打出的银饰工艺成色好他们不断地打造成色好、技艺精湛、寓意深刻的银饰,他说,如果要打造一付银角:首先要将银块打制成26毫米,细如白发的银丝。这种细致的活儿很伤害视力,杨师傅说自己37岁那年就戴上了老花镜。至于银角上錾刻的图案,就没有任何范本了,木槌和砧板是他所有的工具,工艺的精细,靠的就是心中有图,手中有数。之后还要制作精致的蝴蝶银花。一付银角需要203片银花焊接而成,而每一片都是要经过手工编制和焊接一点点完成。杨光斌说用银丝编制好的银花粘有焊液,再用吹管焊接,火力温和,这样焊接的制品没有很明显的焊点,银饰浑然天成。

苗族,一个纯朴又有血性的民族,可以诗意,可以精致,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,又可以走向世界去展示他们低调的华美,那戴满美好的银饰,正是他们将财富艺术化最好的证明。